错题集


来源:石家庄远航家教中心 日期:2019-9-17


错题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答案:C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答案:A



3.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答案:B



4.某农场面积约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标记后全部放回原来的环境,第二次捕获了280,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回原来的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



解析: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增加对黑线姬鼠的捕食,进而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N==14 000(),种群密度==100(/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项错误。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D项正确。



答案:C



5.近年来,美国人谈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为了解美境内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调查指标不包括(  )



                



A.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 B.亚洲鲤鱼的年龄组成



C.亚洲鲤鱼的产卵量 D.亚洲鲤鱼的性别



解析:性别是个体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



答案:D



6.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样方法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B.样方法中位于样方的边缘或顶角的个体均要计数



C.标志重捕法可以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随即进行重捕



D.标记物的脱落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解析:样方法常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的蚜虫和跳蝻等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样方法计数时只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个体数量。标志重捕法中,动物在上次捕获、标记并释放后需要过一段时间,等其重新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重捕,这样才能使标记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根据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标记物的脱落(m值偏小)会使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D



 



7.在潮间带,滨螺能够吃掉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种藻类间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答案:B



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解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导致计算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以患者家系为对象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结果一定偏大;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数值偏小;D项为正常计数。



答案:C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解析:从图中看出,a种群的增长符合“S”型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生活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将不再增长。b种群和a种群的关系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



答案:C



10.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有关下面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的种群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对其中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解析:鹰与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捕食曲线的显著特点是两条曲线拧成麻花,后出现峰值的是捕食者,即曲线b代表鹰的种群数量的变化,A项错误。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上述三图均不能表示该种关系,B项错误。大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用图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二者分开,彼此有害,C项错误。牛和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间为竞争关系,可用图表示,从图中可看出曲线a代表的物种在竞争中占优势,D项正确。



答案:D



 



11.导学号05200046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另一新的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0~t2,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



B.t2时种群的数量为N,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t1~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题图表示“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t0t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t1~t2,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的数量仍逐渐上升;t1时种群的数量为t2时的一半;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之后。



答案:B



1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由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0;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容易被捕食,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由图可知,该种群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低。



答案:D



13.(2015课标全国高考理综)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植物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植物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灌木阶段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而来,物种更丰富,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更复杂,AB两项错误。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灌木阶段生物的种类较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项错误。草本植物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通气性也较好,为群落由草本植物阶段向灌木阶段演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



答案:D



14.(2015广东高考理综)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



解析:种内斗争导致最后阶段增长缓慢,A项错误。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可用Nt=N0λt表示,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模型为“S”型曲线,不能用此公式表示,B项错误。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计数一般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项错误。由题图可知,K值为10×12×1 000=120 000(),D项正确。



答案:D



15.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由题干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与青蛙不能构成竞争关系,青蛙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保护水稻,两者是种间互助关系,B项错误。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病毒V和水稻是寄生关系,CD两项错误。



答案:A



1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在一个自然区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构成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种群,A项正确。壁虎的移动速度很快,活动范围较大,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B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变化,C项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其他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D项正确。



答案:C



1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外界因素、人为活动的影响;森林发生火灾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A



18.下列叙述不属于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意义的是(  )



A.防治有害动物



B.拯救和恢复濒危动物种群



C.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D.使人们更好地控制某些种群的数量变化



答案:D



19.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探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一般用样方法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答案:B



2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边坡




处理方式




 




小型土壤动物




 




物种数




个体数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表中数据说明移栽植物后,动植物种类、数量增加,会增大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移栽植物后,土壤有机质增多,小型土壤动物会增多;如果条件适宜,边坡甲上会发生演替,自然长出乔木;边坡甲上的群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稳定、成熟,群落演替不会逐渐加剧。



答案:B



二、非选择题(40)



21.导学号05200047(10)请回答关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将S1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T2条件下,测得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AB所示。



 



1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C,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图C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2



     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 



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 



                                                                                        



答案:(1)①竞争 此起彼落(如图)



 



(2)①B D 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及环境的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又不危及海洋种群的持续生存,实现环境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22.(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简单复杂”),原因是                               



答案:(1)次生 土壤



(2)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